中国户籍制度应该怎么改?
原标题:户籍制度怎么改?
2013/10/11 每日经济新闻
中国户籍改革必须抓住根本。
《经济参考报》9月25日披露,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认为,一次性将外来人口全部改成城市户籍人口,不仅对地方财政形成较大压力,也将会出现人口倒挂情况。户籍制度改革应分期分批实施,重点解决长期举家迁徙,在城镇就业多年有稳定居住条件的居民,促使他们通过户改在就业和居住地落户。与此同时,对于没有解决户籍的居民,应先通过缩小公共服务差距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。
户籍改革之难,难在户籍背后的含金量不同,户籍改革的突破口是让含金量相同的地区首先实现户籍互通。
发达的城市群之间各城市户籍可以互通。以珠三角为例,东莞、中山、佛山等城市的户口已经没有区别,在珠三角区域内的城市完成可以实现户籍互通。没有那么多佛山人想把户籍迁到广州,一旦户口流通,含金量瞬间消失。
同理还有长三角,苏州、无锡、昆山的户口有什么本质区别吗?苏南城市群有极强的经济竞争力,有基本相同的社保水平。无锡市2013年4月上调失业救济金下限,为780元,6月上调上限为1480元,在养老金方面,个体工商户及雇工、灵活就业人员企最低月缴费基数2299元,最高第七档12880元。苏州从今年7月1日起,苏州市失业保险金最低标准由741元/月提高到820元/月,最高标准由1370元/月提高到1530元/月;延长享受失业保险金待遇人员按最低标准执行。在养老金缴纳方面,灵活就业人员月缴费基数最低为2100元,最高为第十八档12500元。两市相差50元到200元之间,差距不是太大,完全可以整合到一起,建立苏南地区统一的社会保障身份号码,为苏南各城市之间取消户口限制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另外,中国四大一线城市北上广深集中了优质资源,房价一样高,保障水平大同小异,完全可以取消四大城市之间的户口限制。现在各城市之间堡垒固若金汤,一位知名的社会学家从北京到广州工作,错过了一个月的选择期,户口再也无法从北京迁至广州。北京与广州户口如同天堑,滑天下之大稽。
发达地区城乡区别不大,是打破城乡差别的契机。对于富裕地区的浙江人而言,户口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只是个符号。2010年7月新华网报道,浙江义乌市200多名公务员把户口迁入农村,被市纪检委、市委组织部等部门要求从农村迁出户口、办理农转非、退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。
报道援引义乌村民的话称,“除获得宅基地、盖房子外,农村户口还可以拿征地补偿费,并每年从村集体资产出租、物业等经营收入中获得分红。”浙江省农业厅经管处处长童日晖介绍,全省已推行了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,对村集体所有的资产清产核资,量化为股权,均摊到村民身上。已有千余个农村完成了这项改革,2009年人均分红500多元,有的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分红则更多。城里人钻头觅缝把办法把户口迁入农村,说明农村资产溢价上升,只要是出现这些现象的地区,说明在当地消除城乡户口差别的条件已经成熟。
最难的是大城市,资源集聚、生活成本、保障水平使大城市门槛高于上青天。这些地区可以通过建立大城市群逐步放开户籍门槛。如大北京都市圈拓展之后,周边的廊坊、固县等地的户口与北京城区统一,最终在都市圈内实现无缝对接。
生活成本高已经赶走了大城市的低收入群体,北京暂住人口下降。《财新网》披露,9月17日,北京市统计局发布2012年各区县主要统计数据。数据显示,2012年北京暂住人口为784.2万人,比2011年减少41.6万人,这是北京暂住人口连续第二年减少。2010年北京暂住人口为886.1万人,两年共减少了101.9万人。北京暂住人口数自2010年增至峰值886.1万人之后开始下降。相反,北京常住人口在增加,2012年北京常住人口数为2069.3万人,较2011年增加50.7万人,延续稳步增长的态势。2005年以来,北京常住人口增加了531.3万人。
答案很清楚,北京的高房价已经赶走了以低收入群体为主的暂住人口,而沉淀了拥有固定工作、有纳税能力、能够承担高昂生活成本的常住人口,如上海等地的做法,这些人口通过积分制逐步进入大城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