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子虚构“办北京户口”骗局,28人被骗2300万获无期徒刑

2016年,北京朝阳区的天鹅湾小区里,住着一个叫袁宁宁的女人。她29岁,长相普通,说话却极有底气。邻居们渐渐发现,这个看似平凡的女人“人脉极广”——她自称认识“某部委领导”,能办北京户口、搞到京牌车牌,甚至还能低价买到“内部原始股”。
起初,没人太当回事。可当她在微信群里晒出一张“北京户口准迁证”后,风向变了。

李某是袁宁宁的第一个目标。
2016年初,李某在小区业主群里认识了袁宁宁。闲聊时,李某提到自己和孩子户口在外地,孩子上学成了难题。袁宁宁立刻接话:“这事儿我能办,二十多万一个名额,走人才引进渠道。”
李某半信半疑,但架不住袁宁宁的“专业术语”和朋友圈里晒出的“成功案例”。4月27日,她试探性地转了20万。
钱一到账,袁宁宁的胃口更大了。
“现在政策收紧,得加钱。”
“领导那边需要打点,再转30万。”
“最后两个名额,错过就没了!”
李某陆续转了80万,却迟迟不见户口落地。每当她催促,袁宁宁就发来一张“正在办理”的截图,或者一条语音:“别急,下周就能拿到。”

李某的丈夫孙某1,成了袁宁宁的第二块跳板。
孙某1在金融圈工作,人脉广。袁宁宁故意在他面前“不经意”提起:“最近帮几个朋友办了户口,他们可算赶上末班车了。”
孙某1心动了,不仅自己掏钱,还拉来三个朋友——任某、姜某、马某。三人凑了450万,由孙某1转交给袁宁宁。
钱越滚越多,袁宁宁的谎言也越编越离谱。

对朱某1,她声称能买“蚂蚁金服原始股”,骗走97万;
对石某,她打包票“京A车牌+集体户口”,卷走57万;
对王某1,她谎称“两个户口+两个车牌+摆平纠纷”,一次骗走190万……

受害者之间互不相识,但袁宁宁的套路如出一辙:先收钱,再伪造“准迁证”稳住对方,最后以“政策延迟”“领导出差”为由拖延。

为了取信于人,袁宁宁精心设计了“信用背书”。
伪造证件:她用PS制作假准迁证,甚至故意写错性别,却无人察觉;
小额退款:偶尔退还几万元,让受害者觉得“她讲信誉”;
借条陷阱:对部分人出具借条,把诈骗伪装成“民间借贷”。
连她的前夫柴某都被蒙在鼓里。婚后,袁宁宁掌控了他的工资卡,却谎称钱是“父亲给的”。直到2018年9月,十多名债主堵门讨债,柴某才惊觉妻子的真面目。

2018年10月,骗局终于撑不住了。
孙某1去派出所查询,发现所谓的“准迁证”根本不存在;朱某1联系不上袁宁宁,找到她家才发现早已人去楼空;王某1收到“车牌已办好”的短信,去车管所一查——全是假的。
10月30日,袁宁宁在朝阳区被警方抓获。审讯中,她仍狡辩:“我只是借钱,会还的……”
但银行流水揭穿了谎言:2300万赃款,大部分用于奢侈品消费、偿还高利贷,甚至转账给前夫家族的公司账户。

2019年,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开庭。
28名受害者轮流陈述,有人哽咽,有人怒斥。袁宁宁坐在被告席,脸色苍白。她的辩护律师试图将部分款项定性为“借贷”,但法官当庭驳斥:
“虚构事实、伪造证据、赃款挥霍——这分明是诈骗!”
最终,袁宁宁因诈骗罪被判无期徒刑,没收全部财产。法院查封了她名下房产、冻结账户,但能追回的钱,不足被骗金额的零头。

宣判那天,李某没去现场。
她坐在家里,翻看孩子的作业本——因为户口问题,孩子最终去了河北读书。
“如果能重来,我绝不会信那个女人的鬼话。”
而铁窗内的袁宁宁,或许至今都没明白:那些轻飘飘的谎言,究竟压垮了多少人的生活。

京户助手网点评

本文是真实的案例;

北京户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民生资源,现在的审批制度越来越规范,已经不是简单的认识一个领导或哪个央企就能轻松搞定的年代,过去存在的,现在和未来未必还会有,谨慎一些是没有错,即便是有特殊的机会,一定不是轻信一个人或承诺的一个结果就可以的。如果想捡漏或取巧,勇气与智慧一个也不能少。

另外,从这个案例来看,真实的北京户口价值是多少,一目了然!

THE END